青年学术沙龙第二十三讲:“三言”中物件的叙述功能及意义

11

Body

    中山大学中文系(珠海)青年学术沙龙第二十三讲——《“三言”中物件的叙述功能及意义》,于2018年10月15日晚19时在珠海校区海滨红楼15号104会议室进行。主讲人周建渝教授,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、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。先后执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。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研究所副所长、中文系副主任、研究院中文学部主任、博士生导师。出版论著有《才子佳人小说研究》《传统文学的现代批评》《多重视野中的<三国志通俗演义>》《徐陵年谱汇考》《叙事与抒情》等。本场讲座由邓菀莛老师主持,张文澍老师和蓝青老师担任点评人。

11

    周建渝教授选择了“三言”中的四个重要篇目,对其中物件的叙述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。《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一篇中,“珍珠衫”一词共出现了十四次,主要有两层涵义。其一,“珍珠衫”为蒋家祖遗。蒋兴哥交于三巧儿看管,三巧儿又转赠陈商,最后陈商的妻子平氏改嫁兴哥,珍珠衫重返蒋家。其二,“珍珠衫”即小说本身。“珍珠衫”的功能有四个,实用功能、结构功能、隐喻爱情以及道德寓意。实用功能为消暑,在结构上贯穿了蒋兴哥夫妻爱情与婚姻悲欢离合全过程,同时以珍珠衫的失而复得隐喻夫妻间分离与团圆。同时,以“珍珠衫”的失而复得来体现“果报不爽”的思想。
    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中,“百宝箱”具有主题性的寓意。在内容上,百宝箱中的珠宝代表了杜十娘“舍妓从良”“全玉而毁”的可贵品格,同时体现了“明珠暗投”的主题。在结构上,百宝箱的出现、揭开与毁灭,代表了杜十娘从良、人格呈现,以及投江的整个过程,同等价值的具体物质形态与抽象道德形态构成了故事叙述的主干。杜十娘与百宝箱还存在隐喻关系,作品用具体的、世人珍视的一箱宝珠,隐喻和强化了杜十娘投江行为所蕴涵的道德性质。
    《沈小霞相会出师表》中《出师表》的设置为虚构,在全篇先后出现六次,作用是揭示“忠”这一主题。在文章中的出现突显了“忠”与“奸”的冲突,见证了朝廷政治的“乱”与“治”,以及故事人物的“离”与“合”,具有贯穿整个叙事文本的结构功能。

22

    《滕大尹鬼断家私》中的“行乐图”真相的发现导致了人物命运的逆转,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。“行乐图”表层与里层的差异,恰好与滕大尹“贤明”及“贪婪”表里相呼应。“行乐图”内层的真相颠覆了表象,正如滕大尹内心的“贪婪”颠覆了“贤明”的表象,这一反讽效应正是通过行乐图来实现的。
    蓝青老师与张文澍老师分别对演讲作了点评。蓝青老师指出“三言”中的物件描写可能不止是“三言”以及晚明时期的特点,应该可以上溯至魏晋、唐代的笔记小说,若前后勾连可以对此问题有更明确的定位。张文澍老师在文献方面进行了补充,指出《古镜记》中的古镜、《长恨歌传》中的金钗细钿等,都是笔记小说中物件描写的例证,同时提醒同学们注意明代文学的通俗化以及重商的特点。
    在提问环节中,周教授重点回答了物件在《桃花扇》中的作用,作为情节性功能的物件,“桃花扇”集才子诗与佳人血于一身,贯穿个人情爱与家国兴亡,将跌宕复杂的故事情节以绵密的笔法串联在一起。此外,邓菀莛老师也对文章题目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。

11

    最后,朱崇科老师感谢周教授的演讲,总结这次讲座既有材料交锋,又有观念激荡,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些开放性、多角度的探讨,逐渐培养出自己的学术气质与学术素养。

11